服装外贸公司订单减少,如何打开国内市场
服饰出口企业近期困难重重.两周前,某网站财经频道报道了广州出现"1元服装店"的消息.这条消息称,在专门低价处理工厂尾货或者做库存清理生意的市场上,1元服装重现江湖.也就是那个地方,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不少工厂倒闭,清货,曾经出现过1元服装店.
"这是一个危机信号,说明服装出口企业真的很困难."高礼根认为,国内政策收紧、美元持续贬值、生产原料上涨、人工成本上升……多重压力之下的杭州服装出口企业举步维艰.
"订单越来越少,报价越来越难."一服装外贸公司的业务员郭小姐近期想改行了.
相关数据显示,价格因素推高出口的作用比较明显,部分产品实际增速不高,比较典型的就是纺织服装.1-4月份纺织服装出口达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但是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平均上涨19.7%,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为4.5%.
变缓的出口贸易增速意味着什么?是什么让企业的收银悄然流失?处在盈亏临界点的杭州服装出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期封面报道将与你一起寻找答案——焦躁,不少服装出口企业负责人的一种心态.
杭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礼根一到公司就给高层开会,谈的是眼下企业所要面临的重重压力.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了中午,高礼根说得多的是,别看现在订单没有减少,但企业的收银流失了,眼下已逼近盈亏临界点,大家有很多事情要做.
杭州杰丰服饰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红联丝绸绣服厂,就凭着几间小平房和几台旧缝纫机起步,高礼根带领员工艰苦创业,把企业发展成现在这样一家有10万平方米厂房、1300名职工的集团公司."以前不管多么困难,我带着大家一年辛辛苦苦做下来,企业多少都能赚点钱,今年却逼近了盈亏临界点."高礼根认为一家传统的服装纺织企业走到这一步,难战胜的困难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无法确定的因素,高礼根认为是汇率变化.作为一家业务都是出口的企业来说,高礼根算了一笔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1到现在6:1,中间收银直接消失了2元,这一笔损失几乎是净收银.事实上,汇率变化对纺织行业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有作过调查,人民币每具有价值1%,该行业销售收银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具有价值5%~10%,行业收银率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我们只有跟客人重新商讨价格,但这不是时间久之计."高礼根认为,另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近来尘嚣日上的"出口退税"政策变化传闻,新政策的变动对于一个全部业务都出口的企业而言,无疑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外,在工厂的内部也一样存在不确定因素——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高礼根说疯狂的棉花价格就不用说了,在棉花流通领域中,纺织企业属于下游企业,高价棉花对于下游企业的压力更大.此外,跟所有的制造企业一样,还要面对电、煤等上涨的压力.高礼根记得很清楚,在2008年时,煤只要78优惠1吨,结果到了今年年初马上为88优惠/吨,现在涨到95优惠每/吨.
原料、辅料什么都在涨,直接压缩企业的收银空间.高礼根的另一个身份是余杭区服装行业协会会长,他透露,多重压力之下当地一些中小服装厂已经不堪重负,不得不关门停厂.杭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凭借跟客户多年的合作关系及过硬的质量体系,订单仍然逆势增长,但这些压力已经侵蚀了企业的收银,将企业直逼盈亏临界点.面对这样的情况,高礼根决定今年开始推出自有品牌,下半年进军国内市场.
余杭经济开发区北沙东路56号,华贝纳(杭州)毛纺染整有限公司门口常年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招聘打版工、车工等各种工种的需求信息."你在余杭区的服装企业门口去转一圈,肯定在多数企业门口都能看到这样的小黑板."这家单位的办公室周主任说,现在招工实在太难了.
事实上,在其他地方的服饰企业门口,这种小黑板式的招工启事也不少见.用工短缺是浙江制造企业必须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有消息称,温州市经贸局今年一季度结束后曾对市内855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紧缺,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为了招到工人,企业开着车子在各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门口去招聘是常见的手段.华贝纳(杭州)毛纺染整有限公司办公室周主任说到几次招聘经历时不由倍加伤感."我们开着车去外地招工,有时候哪怕开出很优惠的条件,人家还是不愿意来."周主任说,随着中部以及北部一些城市工业的发展,很多当地人不需要离开家乡就能找到打工的工厂,这加剧了沿海城市用工企业的招聘难度.
"有时,我们开车去接新招来的员工,他们还怕是什么传销骗局之类的,不要坐我们的车子来,宁可自己坐车子找过来."周主任发现,面对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工人的选择余地和条件也高了,企业用工成本直线上升,仅招聘成本这一项就增加了去外地招人的大量差旅费用,过去在厂门口贴张启事就可以尽量选择员工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留住员工,企业除了提高待遇和福利,还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华贝纳(杭州)毛纺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隆有个习惯,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去车间巡查,既是为了抓生产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员工沟通."以前工人的工资平均在150优惠/月,现在差不多翻一番."方隆认为,如果期间员工流动量增加,隐性的用工成本还会上升,企业不得不想办法把员工留住.
杭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礼根则大量地吸引本地人进工厂以解用工荒的问题,哪怕是一些年纪稍微大的人,只要能够胜任车间里的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他也照用不误.同时,高礼根尽量用机器设备来代替人工."比如一台拷边机,在给不同的衣服拷边时需要穿不同的线,我们不是让工人来不断地换线,而是增加拷边机,需要用到什么线时就拿出什么样的拷边机."高礼根认为设备投入既能缓解用工荒的问题,又能提高服装产业的生产水平.
换了主题的流水线棉、麻、化纤替换了有档次面料订单的量虽说还在增长,但变化也有不少.变化的不仅仅是收银,订单的内容也变了,于是工厂流水线上使用的主材料也相应的在改变.
华鼎集团是一家以丝绸服装生产起家的企业,原本几乎的业务都跟丝绸有关,如今丝绸业务已缩水至业务总量的30%.棉、麻、化纤等材料成了流水线上的主角,典雅的丝绸面料日渐淡出工人们的视线.
"我们的订单主要来自欧美市场,前几年有档次的丝绸服装和面料很畅销,但现在变了,订单的价格在下降,客户对商品的需求定位普遍集中在中档实惠这个层次."华鼎集团下属企业华贝纳(杭州)毛纺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隆说,他所在的公司以生产毛纺为主,但是集团公司旗下工厂流水线上的材料早已发生了相应变化,他认为客户需求档次下降,这是全球经济复苏节奏缓慢的一个标志,说明人们的消费信心仍然有待提振.
方隆的说法和美国较新公布的制造业及就业数据似乎不谋而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下跌6.9至53.5,为今年以来低位,远逊于预期的57.7;而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亦大幅下跌10.7至5.1,为新年以来低位;私人职位增加3.8万个,远低于预期的17.5万个,为8个月低位,反映劳工市场复苏持续疲弱;上月零售商同店销售升4.9%,逊于预期的5.4%,反映高油价及经济前景不明朗抑制消费支出,令上月消费信心跌至7个月低位.
美国制造业、就业、服务业数据全面不济,同期,欧亚主要制造业数据也大幅回落.5月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跌至9个月以来低位,这些都让不少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像方隆一样,不管是对市场还是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都满怀忧虑.
郭小姐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她大的感受是现在接单报价越来越难."价格报高了,客户不下单,要是降低报价,则是公司没钱赚."郭小姐记得很清楚,在五六年之前,同样是做服装出口生意,接单、跟单都比现在顺利.她大的感触是,现在客人不仅在价格上咬得紧,在质量上也格外挑剔,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有时外贸尾单数量也会增加."市场上外贸尾单的衣服往往价格很低,但是像广东一带出现的1元衣服,杭州应该不太会有."郭小姐称,杭州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在生产管理以及库存计划上都有系统的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量库存积压的情况.
杭州悦曜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曜在生产上实施"零库存"的管理办法,他称公司所生产的以美丽诺羊毛、羊绒及各种混纺纱、全棉、棉晴、麻棉、人造棉、仿羊绒等为主要原料的针织裳目前外贸销路还不错."零存库"的秘诀在哪里?周曜说稳定的员工队伍是关键,专业的员工差错率会更少,能提高生产效率.
浙江省商务厅统计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出口商品平均价格同比上涨8.2%,扣除价格因素,我省一季度外贸出口实际增长15.3%.价格因素推高我省出口作用比较明显,部分产品实际增速不高,比较典型的就是纺织服装.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达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平均上涨18.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4%.
尽管如此,一些企业的流水线仍然忙碌,方隆认为该公司在重压之下的顺利营运得益于公司完整的产业链."我们集团公司有面料、成衣生产车间,还有专门的设计、外贸以及国内销售团队."方隆称,从原材料到面料再到成衣,每道工序都可以在公司里面完成,这让企业的抗能力有所提升.
"在这一波危机袭来时,杭州以及我们周边的一些小型服装厂,关门的不少."方隆称,一些小型服装生产企业即便订单充裕,在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前因为缺乏规模效益的优势而选择了关门.
余杭区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高礼根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周边一些小型的服装加工厂,采用不报税、把厂房设在农民房里以逃避工业用电的成本压力等办法而暂时获得了生存空间.但是,近期在成本压力和汇率变化等多重压力之下,当地一些中小服装厂已经不堪重负而不得不关门停厂.
某网站"1元服装"的报道称,广东服装加工行业已提前步入了"冬天".一家中型服装厂在本该忙碌的时候却将大多数机器闲置,老板称今年形势比金融危机前还要严峻.还有老板表示,和去年同期相比,工厂的订单至少下降了2~3成.本报记者连线纺织报记者卢晓彦,常年在广东一带走访纺织企业的她对于这样的描述十分认可,她称很多服装企业及面料企业都跟她叹苦水,有时外贸业务员接了单子,但是工厂那边却不肯供货了,因为原材料涨价让工厂宁可交违约金也不愿意赔钱生产.在服装出口这个环节上,由于订单不是现货交易,通常都会有个周期,企业要去订原材料、辅料,还要经过加工、检验、联系船期等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可变因素实在太多了,而且出口订单基本又是挣加工费为主,收银空间往往经不起挤压,一些抗能力弱的企业倒闭是不可避免的事.
细心的消费者张小姐发现,她现在买的一些国际品牌服装,衣服标签上面的生产厂地已悄然发生变化,标注的不再是过去清一色的"制造",产地一栏上出现了"越南"、"老挝"、 "柬埔寨"、"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字样.高礼根认为,这是服装产业转移之后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体现.
在"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上,《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正在掀起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曾发生了三次国际性产业转移,而当下以为主体发生的从东部向中西部及海外的大规模转移,则被称为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在报告中指出,这次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东部沿海传统的服装大省正在经受越来越高昂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等成本,生态环境约束也越来越大". "我的一些客户,已经在东南亚一带寻找新的工厂了,我们的订单面临分流."高礼根指出,作为一家贴牌的外贸生产企业,如今在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日渐降低,尽管国外一些工厂的生产能力以及稳定性上暂时没有优势,但是几年的发展自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到时杭州的服装出口企业再想出路就晚了.
在这场危机当中,也有人找到了内销商机.华贝纳毛纺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隆认为,内销只是缓解当前危机的一个办法,当服装出口企业集体面临生存压力时,希望政府部门对实体经营的企业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