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和省部级的重点项目,如编撰《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部分条目;《聂耳全集》和《冼星海全集》部分作品定谱录音的工作、《全国中、小学生音乐欣赏曲库》音带32盒及《曲库欣赏指南》2册等。在计算机与作曲、演奏的结合,多媒体音、像、谱的自动生成、转换,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作曲技术理论学术数据库、民族音乐文化与宗教音乐的研究方向,已出版专著12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曾侯乙编钟乐学、律学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誉为“重大发现”和“有新的突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菲德迈致公函明确提出:这些成果是古代音乐研究的新曙光,归根结底对世界音乐史的研究有重大影响。我院的道教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在内地,还在香港地区及日本、法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
截至2013年,学院有作曲系、音乐学系、民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共9个普通本科教学单位,设有研究生部、思想政治课部、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教育)、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辅助单位。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1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0%。
学院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35岁及以下教师共1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3%,36至45岁教师共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0%,46至55岁教师共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7%,56岁及以上共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