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价值
洛川苹果作为陕西的有名特产,洛川苹果营养丰富,价值较高。
含水分85%左右,糖16.2%,苹果酸0.38%~0.63%,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生食外,还可熟食、腌制、干制、烤制,以及加工成罐头、蜜饯、果酱、果糕、果脯、果汁、果酒、果醋等佳品。
苹果作为药用,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血益气,止渴生津和开胃健脾之功,对消化不良,食欲欠佳,胃部饱闷,气壅不通者,生吃或挤汁服之,可消食顺气,增加食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苹果能减少血糖含量和看诊高血压、糖尿病,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造成的慢性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苹果有止泻、有助于润肠通便的作用。看诊单纯性轻度腹泻时,只吃苹果,不需用药,亦有。因苹果所含有机酸能刺激肠道,纤维素可,故能通大便,看诊便秘。它还具有补脑和安眠养神的功用。而且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1,对癌症有积极的抑制作用。苹果还有恢复疲劳,维护皮肤健美等作用。
苹果还被称为“智慧果”。苹果中所含溶解性的磷和铁,易于消化和吸收,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十分有益。科学家发现,苹果不但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和能增进儿童记忆力的锌。苹果不仅对儿童有益,对老年人更是食疗佳晶。每天食用3个苹果,对增进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发展历史
洛川发展苹果产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举世公认的苹果优佳优生区。先后被确定为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品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食品安全(苹果,示范县和陕西省单独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洛川苹果已成为、钩鱼台国宾馆、女排和奥运会苹果。
2010年10月,洛川县“洛川苹果”地理说明商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并于10月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公示。
“洛川苹果”以25.23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入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
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
洛川苹果,具有品质合格,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等特点。
洛川县被列为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资料概述
分布
洛川苹果甲天下,集中产于渭北黄土高原,以洛川为中心的延安、铜川、渭南、咸阳诸市一带。果园分布,绵延千里。洛川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好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优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
品种
洛川苹果优合格品种多达47种,其中尤以红星、红元帅、红冠、红富士、国光、秦冠、黄元帅等好。
荣誉
在省和组织的历届苹果评比中,洛川苹果质量名列前茅。1974年,在全国苹果品种鉴定会议上,其总分高于美国蛇果而蜚声海内外;1978年,陕西省标准审定及新品种鉴评会议上,洛川红星、红冠总分名列优先、第二,所有参评指标均达好;1985年,洛川元帅、国光苹果被评为省好的农场品;1991年,又荣获科委“七五”博展会银质奖;1994年,在首届杨凌农产品博览会上,洛川红富士等3个品种荣获后稷金像奖;1995年10月,在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上,洛川苹果一举夺冠、获13金7银1铜奖而震惊海内外。由于洛川苹果质优,久负盛名,畅销国内24个省市,还外销泰国、新加坡等和港、澳地区。洛川苹果市场竞争力较强,已成为陕西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
发展
苹果约在汉代传入陕西。洛川约在1947年,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始从河南灵宝引种。198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好苹果基地。90年代中期,苹果已成为洛川农民的主要实现目标来源。陕西洛川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日照高值区,有利于苹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运转,对苹果栽培具有优势。
气候
洛川无霜期180天,冬少严寒,夏无酷热,4~10月,历年平均气温在16.3℃,6~8月20.9℃。全生育期昼夜温差很高月12.6℃,较低月9.5℃。生育期的4~10月,平均10.7℃,有利于苹果栽培和糖分的积累。苹果生育期的4~9月,约需降水540毫米。洛川4~9月降水为507.1毫米。不足之处是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但由于黄土蓄水性好,不均性降水,可土壤容蓄调节使用,形成苹果栽培优势的供水条件。洛川属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80~220米,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含有机质1%左右。土壤属中性偏碱,为苹果栽培的土壤。因此,早在60年代,科学家们就确认渭北沟壑丘陵区是陕西苹果地理气候资源带。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病虫害少,因而果实着色鲜艳,含糖量高,香味浓厚,品质合格,耐贮运,具有特殊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就是洛川苹果好高产的重要原因。
交流
先后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副主席福斯特尔博士(美国)、日本乔化富士栽培菅井宫、富士矮化栽培永井康弘、野村敏男等,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的前来洛川考察。果树研究所薛士钊、汪景彦、张桂岩等46名前来考察传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