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服装真正的对手?
CHIC2011正行走在赴约的路上,在这场盛大的国际性时尚Party隆重启幕之前,地位日益提升的服装品牌理应明确,自己的大对手到底是谁。是国际好品牌?还是商业渠道、消费者,抑或是国内同行?CHIC2011秉承服装产业引路者与探索者的职能,引导行业重新认识竞争的本质。
历经经济危机的一次洗礼后,服装界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下一个十年,能否诞生世界有名?
诚然,服装长期以来一直以国外品牌为跟随、模仿和赶超的对象,将之视作扬名立万的标杆。除却国际品牌本身,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偏爱与认可,竞争日益激烈的内销市场也被视作国内服装品牌莫大的挑战。纵观30年发展进程,服装脚下的牵绊不少,但究竟谁才是服装真正的对手?
国际标杆的压力效应
轻奢品牌卖的只是一个符号,这句话曾被国内服装品牌奉为宝典,于是乎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宣传、提升知名度上,但即便如此,却依旧难以抵挡品牌的大军压境。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着实重要,但国际品牌制胜之处却并不在此,文化内涵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才被视作成为经典的理由。
其实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品牌需要面对的更大挑战是国际好品牌的渠道逼迫。但凡发现了新的市场,国际品牌都会以强大有力的渠道构建能力掌控新市场,这给正在成长中的国内品牌带来切身的危机感。
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不忘发现对手、剖析对手。面对国际品牌的进攻,有的企业给自己的服装取个法国或意大利的洋名,或仿照品牌的标识进行注册,或买断国际品牌的商标使用权,在自家工厂里大量制造国际品牌服饰。但这些做法只注意了对品牌表象的模仿,忽视了对品牌文化的吸呐,忽视了对品牌内涵的挖掘。
对手的天价姿态,其实只不过是品牌内涵的表层体现。国际品牌头颅高昂的背后,是对自身品牌信仰的俯首维护,这才是对手身上值得发现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