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3年立邦涂料的欢喜与忧愁
立邦是有名企业,是很早的涂料公司之一.立邦漆以鲜活的色彩装点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在逐步被消费者认可,成为家喻户晓的旗舰品牌。涂料行业是是非非此起彼伏从未消停过,立邦也在所难免,它的一举一动总是被各大媒体舆论推向风尖浪口,下面小编挑选了几大热门事件来回顾一下立邦的2013年。
喜之处
1.立邦「为爱上色」五年有成实现开放式公益平台价值
自2009年立邦“为爱上色”计划启动至今,已有五年,五年内已完成180所希望小学的外墙涂刷,美化校园外观、改善教学环境,使数以万计的孩子们受益。在此期间,立邦树立多企业公益平台融合的新思维,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立邦先后与佳能、杜邦、陶氏、波音、娃哈哈、中信地产、新浪公益、优先财经日报等23家企业、组织结盟形成了企业公益的大平台。
立邦不断提升自己在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塑造自身的品牌为消费者留下了一个光辉的形像而奔波忙碌着。借助“为爱上色”公益平台进行各种的活动,都体现出立邦涂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多方面落实绿色行动,立邦交出2013践行绿色成绩单
涂料色彩可千变万化,但绝不改变地球的色彩。"是立邦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的基础精神。秉承与环境友好共存的责任,立邦一直积极推动并落实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五大项目之一的“绿色行动”,积极带动员工及上下游供应链伙伴,从各个环节推行环保理念,形成一条“绿色动线”,从绿色研发、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推广四大面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立邦秉持绿色理念,致力环保技术创立研发秉承自主开发、创立技术的绿色管理理念,今年立邦在绿色研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多项令人惊叹创立环保技术及产品相继问世。在内墙涂料上除了一直坚持产品的净味技术外,在2014也开发出以特富龙(Teflon)表面保护技术瓷净内墙乳胶漆,以先进的为消费者带来了“一抹无痕、洁净如瓷“的清洁解决方案;在工程和外墙涂料上应用的自清洁涂料也实现了让雨水全面代替了人工清洁的创举,在实践中被证实能够减少能耗。此外,在汽车涂料方面,今年3月世界优先条同时融汇绿色前处理,PN1400系列高泳透性电泳、IPP免中涂、2K三代清漆技术等三大技术的整车涂装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条主要由凯柏立邦汽车涂料公司提供产品及配套服务的生产线,不但会给客户降低更多的成本,还在减少排放、节约能源作出不凡贡献。
3.立邦并购
首先,立邦2.45亿竞得秀珀化工57%股权
2013年比较受瞩目事件地坪龙头秀珀化工挂牌出售,而后来立邦2.45亿竞得秀珀化工57%股权更把此事件推向了高潮,立邦涂料着实再2013年末来了个很好的收官之作,名气更是再次在涂料行业响彻了一回,也为在前几年定下的2010-2015年完成300亿元的销售目标奠定了基础。
其次,立邦收购欧龙漆品牌。欧龙漆的大东家DuluxGroup对的零售木器漆早已失去信心,急于出手,故此可以推断,立邦能以非常合理的价格收购其品牌。对于立邦来说,零售漆品牌或者不是其战略重心,据有关人士揣测家具漆才是其重点所在,这也许是立邦在专业细分市场的又一战略重地。
,立邦收购德国BK股份加速车涂业务扩张。为巩固及发展其在全球的汽车涂料业务,立邦涂料有限公司其子公司立邦涂料欧洲有限公司于10月30日正式签署协议,购买德国汽车涂料制造商BolligKemperGmbHCo.KG下称BK公司39的股份,是立邦涂料有限公司在扩张业务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伴随立邦涂料在业绩一路飘红,风光无限的也有令立邦涂料头疼的事件发生,2012年假冒立邦涂料的新闻就又出现过,直到2013年从未停止过,“树大招风”立邦这棵大树更是如此。
忧之处:立邦频出造假新闻:内有李鬼,渠道多元,价格混乱形象抹黑。
2013年11月,正当立邦公司急于与广东立邦、新世纪立邦、新时代立邦等挂着“立邦”牌子的“李鬼”划清界限之时,一起被称为“全省大假冒知名品牌油漆案”在四川告破,首当其冲遭遇假冒的就是立邦涂料。据报道,此次查获的假冒立邦涂料等成品伪劣油漆达28吨,涉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大量伪劣产品已经流向全国各个建材市场、超市和门店。
渠道混乱一直是涂料行业的痼疾,立邦也不例外,假冒立邦涂料产品频繁曝出,一直是立邦公司的一大心病。就在四川曝出假冒案之前两个月,浙江温岭就发现并捣毁了一个假冒涂料制售窝点,立邦是被假冒的品牌之一。像立邦涂料同一款产品在不同渠道价差就会有很大的悬殊,着实耐人寻味。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立邦公司对渠道管理不严,才屡屡出现冒牌“立邦”。尤其是一些郊区销售终端,真假混卖、冒牌与合格品搭售,并不是什么秘密。比如被北京市工商局查出不合格的“新世纪立邦”就是在怀柔东方腾龙市场的欣翔承信销售的。如今该店已经没有“新世纪立邦”,但立邦涂料仍在这里堂而皇之地销售,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买到挂着“立邦”牌子却是“李鬼”的劣质产品。
业内人士更认为,立邦涂料作为大品牌,在渠道管理上应该加强,不要追求销量而随意扩大销售终端,给造假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否则,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会给自己的品牌形象抹黑。